• 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:一场战略的宽恕01-11

    在日本战国时代,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是两位重要的历史人物。他们的关系错综复杂,既有合作又有竞争。然而,在关原之战后,丰臣秀吉却选择放过了德川家康,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。那么,丰臣秀吉为什么放过德川家康呢?...

  • 姜维提出敛兵聚谷的战略,最后结果怎么样?04-27

    有一句网红语叫“不怕神一样的对手,就怕猪一样的队友!”,此话不但在现今适用,同样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期也是非常适合。在三国时期,我们都知道,那时候的生产力,人力,物力,都不如现今。不过,那个时候人民的智慧却是高得出奇,像诸...

  • 秦国为何会做出战略调整?黄歇对秦国君臣说了什么?09-10

    黄歇,即春申君,战国四公子之一,是楚国大臣。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春申君黄歇的故事,和大家一起分享。公元前272年,鉴于此前秦国已经接连击败韩、魏、齐三国,并于华阳之战中大败赵、魏联军,秦昭襄王欲决定挟中原战胜之威,以白...

  • 秦国为什么要合纵连横 这个战略是什么意思03-04

    对秦国合纵连横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。合纵和连横是怎么回事?秦国合纵连横的背后是什么?苏秦北游赵,张禄西入秦。——《感古四首》在我国的战国时期,经过春秋时期的一轮洗牌,整个天下留存下来...

  • 不道德皇帝刘邦最不道德的诏令!苦了妙龄少女的身体,却让老男人乐呵11-13

    在中国的历史上,汉朝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朝代,而刘邦则是汉朝的开国皇帝。他的统治期间,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政策,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他的“求贤若渴”政策。然而,与此同时,他也颁布了一项不道德的诏令,给当...

  • 秦国为何能笑到最后?战国时期的“三大巨头”为何最后输给了秦国?10-19

    秦国在战国时期最终能够笑到最后,打败了其他大国,原因在于多方面的因素。本文将从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。一、政治方面秦国在政治上的统一是其实力的基础。秦国在战国时期曾经多次发生内乱和政治动...

  • 徽宗征讨西夏,除了秉承父兄遗志外,还有更深层的战略布局!徽宗征讨西夏,深层战略布局是什么?11-14

    徽宗征讨西夏,深层战略布局是什么?北宋徽宗年间,朝廷曾经多次出兵征讨西夏,试图将这个独立的西部小国纳入版图。这一行动除了秉承父兄遗志外,还有更深层的战略布局。那么,徽宗征讨西夏的深层战略布局是什么呢?下面我们来分析...

  • 前赵与后赵,从战略盟友到大打出手,经历了什么?04-23

   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前赵与后赵,从战略盟友到大打出手,经历了什么?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。说到赵国,我们头脑中首先会想起战国时期那个胡服骑射、慷慨悲歌、诞生了名将李牧的战国七雄之一。但在五胡十六国...

  • 二战德国的双线战略与苏德战争的必然性,有什么目的存在?12-22

    二战时期,德国在战争中采取了双线战略,分别在欧洲和东线与苏联作战。这一战略的选择,既是德国地缘政治的需要,也是其军事扩张的必然结果。本文将从地缘政治、资源需求和战略目标等方面,探讨德国为什么要打两条战线,以及为什...

  • 吴王夫差缘何最终失败?其战略重心产生偏差03-14

    最要紧的战略未必是最要命的战略;战略有重心,未必等于战略全面,夫差的成败是一个典型的经营案例。图片来源于网络吴王阖闾在征战越国时受伤而死,嘱咐儿子夫差要报仇。夫差没有忘记父仇,后来灭亡越国,实现了自己对父亲的承...

  • 朱棣迁都北京:战略考量与政治决断04-26

    朱棣,明朝的第四位皇帝,他在夺取皇位后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:将首都从南京迁移到北京。这一决策背后蕴含着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和政治决断。首先,我们需了解南京与北京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。南京位于中国东南部,是明朝初期的...

  • 忽必烈迁都北京:战略考量与王朝发展05-02

    在历史的长河中,一个朝代的都城选择往往与其统治策略、经济发展和军事安全息息相关。对于元朝而言,忽必烈为何要将都城迁往北京,这一决定背后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意义。首先,从地理位置来看,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,背靠燕山,面...

  • 贺兰山:战略位置之鬼山01-02

    贺兰山,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,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山脉。然而,这座山却有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名字——鬼山。那么,贺兰山为何被称为鬼山呢?核心原因在于其战略位置。一、贺兰山的战略位置...

  • 吴蜀两国都有着自己的发展战略,那么谁的战略更高明?06-08

    三国(220年-280年)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,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。这一个时期,先后出现了曹魏、蜀汉、东吴三个主要政权。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周瑜鲁肃,都为自己阵营提出了发展战略,谁的战略更高明的...

  • 金国为何没有消灭弱小的西夏?希望西夏成为自己的战略缓冲03-11

    在北宋这一历史阶段,北宋、辽国、西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,这有点类似于三国时期的魏蜀吴。不过,这一平衡的打破,始于金国的崛起。公元1125年,金国消灭辽国。公元1126年,金太宗,派完颜宗望、完颜宗翰兵分二路攻破开封,于隔...

  • 郑成功南京之役:反清斗争的悲歌还是战略失误的案例?10-16

    郑成功南京之役:反清斗争的悲歌还是战略失误的案例?郑成功,明朝的海军将领,被誉为中国的民族英雄,然而他的南京之役,却成为历史上争议颇多的一个事件。这场战役被视为郑成功反清斗争的悲歌,还是战略失误的案例?这是一个需要我...

  • 战国时期除了秦国,哪个国家最有可能统一诸侯?11-13

    在战国时期,各个诸侯国之间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争。虽然秦国最终统一了全国,但是在历史上,除了秦国之外,其他一些国家也曾有统一诸侯的潜力和机会。其中,齐国、楚国和燕国都有可能成为统一诸侯的国家。齐国是战国时期最富...

  • 西晋灭蜀后的战略选择:东吴并非首选目标02-05

    在三国时期,西晋成功灭掉了蜀汉,但是却没有立即对东吴动手。这其中的原因,主要是因为有两件事比东吴更让西晋感到可怕。首先,西晋在灭蜀之后,国内的政治局势并不稳定。司马懿一族的权力虽然已经稳固,但是国内的其他豪强并不...

  • 孙权称帝的时机选择:战略、政治与时势01-31

    在中国历史上,三国时期的曹丕、刘备和孙权都是重要的人物。他们分别在220年、221年和229年称帝,建立了魏、蜀、吴三个政权。然而,孙权的称帝时间比其他两人晚了近十年,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和政治智慧呢?首先,从战略角...

  • 齐桓公的三步战略,从此走出春秋巅峰霸业03-01

    郑庄公吹响了春秋争霸的号角,齐桓公第一个跟进,他的霸主之路是这样走的。第一步,搞改革。齐桓公上岗之后做了一个极其正确的决定,就是采纳鲍叔牙的建议,用曾经的仇敌管仲治理齐国。管仲做了一件叫改革的事情,原本被齐襄公整...